公司于2011年12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原土木工程系和管理工程系相关学科、专业和团队队伍重新整合组建而成。学院经过多年来建设发展,在团队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完成从起步、磨合、融合到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公司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涉及地质学、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一级学科。
公司下设测绘工程系、地质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等3个教学系;测绘工程实验中心和地质工程实验中心两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和员工工作办公室三个管理部门。
公司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实验教师)46人,专职管理岗1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占10.9%;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7人,占37.0%;讲师(含助理研究员、实验师)24人,占52.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70%。硕士生导师18人,外聘硕士生导师1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团队5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8名。
公司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员工成人成才为目标,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不动摇,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质量兴院、特色兴院。近年来学院不断推动国家、天津市、学院等各类本科生专业技能大赛和老员工创新创业立项活动,获批校级科研立项和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36项,天津市级20项,国家级8项;获全国高等学校老员工测绘技能竞赛、Esri杯中国老员工GIS软件开发竞赛、高等学校老员工测绘科技论文竞赛、全国老员工GIS应用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40余项,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等省级奖项30余项。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全院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一直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院坚持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最重要工作。不仅建立了传帮带机制,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学历进修和培训,而且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各类专业的教学和学术会议,组织参加国内相关教学大赛。特别是学院坚持每年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观摩,聘请天津市教学名师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评委,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近三年来学院青年教师在全国、天津市和学校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近年来,学院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文社科基金、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项,与其他单位共同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主持承担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成果奖)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50余篇。第一著者出版国家级学术专著10部,其他出版社及参编专著20余部。获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公司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推动学院发展。学院先后与天津市建工集团、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市测绘院、天津市市政设计院、中科遥感天津分院等多家测绘、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长期合作关系;建设地质学野外实习基地1个(秦皇岛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与天津市测绘院签订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共建协议。
公司以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视野开阔、具有现代工程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紧紧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天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重大工程建设,不断拓宽科研和服务领域,提高科研和服务水平;致力于地学前沿探索,加强资源与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积极开展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领域应用研究,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天津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